眼下,川西雪域高原的青稞已进入收获季。9月7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龙藏乡塔拉村村民泽让兰木尖却没有着急去自家地里,他跑去了离家两三公里外的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挣高工资,“一天有一两百元哦。”
其实,不只是为了挣钱,泽让兰木尖和其他几位村民还有一份私心——学习青稞高产技术。怎么学?“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也来到园区一探究竟。
村民在试验田收割青稞。王攀摄
原来,泽让兰木尖当天去收割的田块,是四川农业大学在园区设立的试验田。作为青稞主产区,阿坝县高度重视青稞产业的发展,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冯宗云便将试验田选在了这里。从青稞品种选育到耕种收技术,都在研究范围内。
初到阿坝县开启科研时,由于耕种方法与播种时间与当地传统方式不同,冯宗云团队还引来了当地村民的不解,甚至质疑。
用阿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党委委员、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宗润的话来说,以前村民搞的是“三天农业”:“一天耕地,一天播种,一天收割,中间就没有任何田管了,完全是靠天吃饭。产量低得很,除了自己吃,就没有余粮了。”
冯宗云坚信,改变村民的观念只有一个办法——示范。试验田的精细化管理,加上农业园区采用青稞新品种及各种现代化耕作方法,在此打工的村民目睹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改变。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冯宗云在田间研究青稞新品种。王攀摄
土地适合深耕还是浅耕,播种行距是多少,不同青稞品种的播种时间是什么时候……这些科学种植方法,川农大、省农科院等在此做研究的团队,以及农业园都倾囊相授。照此种植,村民们发现家中还有余粮可以出售,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藏族群众常以献哈达来表达敬意。“我在阿坝县已经收到100多根哈达了。”令冯宗云欣慰的是,在实实在在帮助村民的同时,园区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成功创建为省5星级农业园区。
在陈宗润看来,以前外地市场上很难看到青稞及其产品,主要原因就是产量低。但随着全县青稞产量的提升,这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的高原特产不应被埋没。
“共育”青稞产业的机遇已经到来。
青稞系列产品。王攀摄
看到家乡青稞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原本在都江堰市做青稞产品研发的俄周,在2020年回到家乡创立了阿坝县高原黑青稞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我们收购原料近了,村民在家门口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另外呢,员工工作离家近,也更稳定,这样也有利于公司发展。”俄周说。
俄周的公司主要生产黑青稞饼和黑青稞奶茶。企业初创时,员工工资还只能依靠贷款发放。“但这几年,公司每年的销售额都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2023年,销售额达到了1500万元。”俄周相信,从公司营收数据来看,青稞类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每月工资从3000元到6000多元,公司财务负责人华白的月薪也随公司业绩的增长而增长,“公司现有35名职工,都是本地村民。旺季时,月薪能达到四五千元。”
生产黑青稞饼。王攀摄
目前,阿坝县相关企业已开发黑青稞饼、黑青稞奶茶、青稞酒等青稞系列产品31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对口支援地消费帮扶等方式,阿坝县的青稞产品已远销浙江、北京、上海等地。2023年,青稞产品销售额已突破3500万元。
陈宗润坚信,阿坝县多方“共育”的青稞,还将继续蓬勃生长。冯宗云也希望在阿坝县培育的优良青稞品种,可以播撒到更远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