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于景盛,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2015级1班学生;2016年荣获校级优秀团干,2017年获得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朗诵组一等奖、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大学生艺术团文艺骨干称号,2018年被评为农学院优秀助班、优秀大学毕业生;曾主持省级创新训练计划,目前有一篇以第一作者正在向中文核心期刊投稿的文章、一篇正在做最后修改的共同第一作者的sci文章。
破釜沉舟义无反顾
“北京协和医学院素有‘中国医学殿堂’的美誉,它几乎是我们每个医药类专业学生的梦想。”于景盛这样说道。
于景盛考取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分子鉴定——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超级条形码鉴定和中药污染真菌的高通量鉴定。当初听到北京协和医学院药植所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方向一致时,于景盛就在心里暗暗种下了梦想的种子。后来,他又详细了解了药植所的相关信息,更加坚定了报考协和的决心。自此,这颗梦想的种子便慢慢发起芽来。
备考前期,他向父母、老师和朋友们征求建议,但大多数人都不赞成他报考协和,认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竞争太激烈、学习难度太大,备考会十分艰辛。种种因素都让当时的他有过动摇,但女友的陪伴、信任和鼓励,让他最终毅然决定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并且,他常常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徽带在身上,以此作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科学规划砥志研思
然而,备考的难度与压力远远超过了于景盛的预期,在完成日常学习的同时,他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备考和复习。
于景盛认为,对于备考,除了知识扫盲以外,最重要的是做好规划,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要具备有效协调与规划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在不同阶段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其次根据时间与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计划。
他仍记得2017年10月初,作为中药2017级1班的班主任助理和学习学术部副部长,他要随时关注小班同学情况并且着手处理部门招新注册事宜。与此同时,刚进入大三的他需要学习很多新开设的专业课程。那是他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做规划,有条不紊。他明白,这是考验自己能否高效率完成任务的一次契机。最终,他也顺利通过了此次考验。
“最为困难的是《药用植物综合》的复习,这本书集合了中药专业四门核心骨干课程,导致复习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幅度提升。”于景盛如是说道。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他将四本教材集合起来,反复研读并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整理抄写出一份100多页的笔记,复习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另一专业课——植物生理学,也让他下了十足的功夫。为使自己不存在任何一个知识盲区,于景盛从头至尾将书看了20多遍,仔仔细细地进行攻读,并且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初步归纳阶段,他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勾画并整理与记忆重点名词;第二是加强知识运用,结合试题训练提升对重、难、疑点的掌握程度,同时把重点内容细化;最后一个阶段便是考前一个月左右重新回归教材。在最后的阶段他重点理解并记忆教材中的前言、导语等平时容易遗漏的信息,同时他还将图书馆内不同编者、不同版本的教材与教辅资料进行了借阅与练习。他讲道,虽然复习的过程如此艰辛,但当在考场上以30分钟完成了150分的试卷时,就知道自己的努力会迎来最好的答复。
多元发展全面开花
学习与工作之余,于景盛也培养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同样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他曾在校内作为新生代表进行演讲,随后加入主持团并主持包括元旦晚会在内的多项活动,并于2017年获得了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朗诵组第一名的荣誉。
于景盛坦言,高考的失利对于他的影响很大,他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自卑与封闭中。恰逢学校遴选新生发言人,他抱着尝试的心态进行了投稿。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他从数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当登上舞台并面对着数千名师生做出发言后,他又一次找回了自信。
随后通过主持团团长的邀请,他成为主持团的一员,并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历练中爱上了主持与朗诵。他本着“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的心态,从基本功练起,作为主持人,在提高朗诵水平的基础上,他不断提升自己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以达到能把控全场的水平。在朗诵方面,他反复练习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咬字,而后仔细品读作品、理解作品内层含义,尝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停顿、重音、语速等表达技巧将作品呈现出来。慢慢地,不论做什么,他也就真的做到了极致。
“如果你想得到你从未拥有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做到你从未做过的事。”于景盛将这句话讲给追梦路上的自己,也讲给每一个正在逐梦的人。